*新聞詳情頁* />
截止2015年底,中國民用汽車總數已達到1.37億輛,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31輛私家車,其中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超過60輛。全國共有機動車維修業戶45萬家、從業人員300多萬人,完成年維修量3.7億輛次,年產值達6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約占全國GDP的1%。我國汽修行業整體發展質量效益不高,市場秩序不夠規范;維修服務整體質量不高、服務不透明、不誠信,維修前診斷檢測不足,維修中偷項漏項,配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維修救援服務不規范,未形成體系;長期以來,汽車生產企業對維修技術信息和維修配件施行“授權”經營,造成了汽車維修市場不公平競爭。目前,機動車維修業仍然存在較為突出的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手段落后、信息化應用不足、市場信用體系和退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十部委新政為汽修業轉型破局
2014年9月18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5年左右努力,推動汽車維修業基本完成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基本完成從服務粗放型向服務品質型的轉變,為民眾提供更加誠信透明、經濟優質、便捷周到、滿意度高的汽車維修和汽車消費服務。
《指導意見》最大亮點在于主張破除汽車配件渠道壟斷,突出市場化機制。此次《指導意見》最大的創新和突破在于破除配件及技術壟斷,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主機廠向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技術;二是允許原廠配件自由流通;三是提出“同質配件”;四是授權維修企業不得以汽車在“三包”期限內選擇非授權維修服務為理由拒絕提供維修服務。整體方針是創造汽車維修領域的市場化機制,提供服務多樣性和提升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指導意見》等一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將促使維修市場開放度更高、競爭更充分,對我國維修業乃至汽車后市場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為配件流通和維修經營模式的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結構變化也將為維修行業轉型升級帶來動力。另外,土地資源、人口紅利等逐步消失,為汽修業進一步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將倒逼汽修業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
維修信息公開助推汽修業發展
2015年國慶節前夕,由交通部等部委聯合公布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其重要作用之一就被解讀為要打破此前經銷商在汽車維修技術及市場方面的壟斷。根據《辦法》的內容,自2016年1月1日起,汽車生產者應在規定期限內,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以便于案件的審理、保險理賠,以及汽車的維修、經營。
按照《辦法》的要求,各汽車生產者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向交通部備案其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的有關信息。汽車生產者應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向所有維修經營者及消費者無差別、無歧視、無延遲地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不得通過設置技術壁壘排除、限制競爭,封鎖或者壟斷汽車維修市場。同時,汽車生產者是信息公開的主體,對未公開或未有效公開維修技術信息且整改不合格的,交通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兼運輸服務司司長劉小明認為,由于4S店取得了汽車生產企業的授權,在維修配件和維修技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多數社會維修業戶沒有合法渠道獲取專用維修技術,造成了市場不公平競爭和事實上的技術壟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廣大汽車消費者的消費選擇權,增加了消費者負擔。
數據顯示,僅在去年,全國4S店整體客戶流失就達到了41%?!掇k法》的實施,將必然對目前我國各大汽車廠商的4S店原有的經營模式帶來沖擊。未來經銷商只做專業的事情,就是把銷售做好,把市場做大了,利潤才有可能產生。而包括維修等售后的服務,應該放到更專業的維修工廠去做。此外,4S店未來的轉型之一,也是做大汽車電商服務,這樣可以保證自己沒有汽車庫存,以緩解壓庫的資金壓力。
作為汽車反壟斷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維修信息公開涉及到主機廠、4S店、配件廠、獨立維修廠等各方利益的重構。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汽修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維修管理規定為行業迎來春天
交通運輸部正式發布的新版《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規定對2005年發布的《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提出十項修改意見,其中強制指定4S店維修、維修只能換原廠配件等要求被視為違規。
新規決定,對2005年發布的《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提出十項修改意見,其中,強制指定4S店維修、維修只能換原廠配件等要求被視為違規。據了解,修改意見中,比較受關注的有三項。第一,車主可以自由選擇修車地點。規定顯示,托修方有權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進行維修。除汽車生產廠家履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汽車質量“三包”責任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車主到指定維修點保養或修車。
第二,托修方、維修經營者可以使用同質配件維修機動車。同質配件是指,產品質量等同或者高于裝車零部件標準要求,且具有良好裝車性能的配件。
新規還稱,機動車生產廠家在新車型投放市場后六個月內,有義務向社會公布其維修技術信息和工時定額。具體要求按照國家有關部門關于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的規定執行。
有數據顯示,有些品牌的零整比高達1273%。數字背后的意義在于,如果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費用可以購買12輛整車。業內人士認為,在打破壟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同質配件的出現開辟了中國汽車配件流通的新模式,也能有效降低消費者的養車成本。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曾指出:近年來,機動車維修業的市場規模迅速壯大,行業法規標準基本完善,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較好地滿足了不斷增長的汽車維修需求,同時在發展水平、服務質量、市場環境和監管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和不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以建設“安全、綠色、優質、誠信”的機動車維修服務業為目標,加快推動機動車維修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安全、便捷、舒適、滿意的高品質汽車生活。
行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有關部委的號召,積極落實汽車維修業各項法律法規,為建設健康、有序、規范的汽車維修市場共同努力。
【河南鑫隆汽配】截止2015年底,中國民用汽車總數已達到1.37億輛,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31輛私家車,其中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超過60輛。全國共有機動車維修業戶45萬家、從業人員300多萬人,完成年維修量3.7億輛次,年產值達6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約占全國GDP的1%。我國汽修行業整體發展質量效益不高,市場秩序不夠規范;維修服務整體質量不高、服務不透明、不誠信,維修前診斷檢測不足,維修中偷項漏項,配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維修救援服務不規范,未形成體系;長期以來,汽車生產企業對維修技術信息和維修配件施行“授權”經營,造成了汽車維修市場不公平競爭。目前,機動車維修業仍然存在較為突出的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手段落后、信息化應用不足、市場信用體系和退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十部委新政為汽修業轉型破局
2014年9月18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5年左右努力,推動汽車維修業基本完成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基本完成從服務粗放型向服務品質型的轉變,為民眾提供更加誠信透明、經濟優質、便捷周到、滿意度高的汽車維修和汽車消費服務。
《指導意見》最大亮點在于主張破除汽車配件渠道壟斷,突出市場化機制。此次《指導意見》最大的創新和突破在于破除配件及技術壟斷,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主機廠向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技術;二是允許原廠配件自由流通;三是提出“同質配件”;四是授權維修企業不得以汽車在“三包”期限內選擇非授權維修服務為理由拒絕提供維修服務。整體方針是創造汽車維修領域的市場化機制,提供服務多樣性和提升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指導意見》等一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將促使維修市場開放度更高、競爭更充分,對我國維修業乃至汽車后市場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為配件流通和維修經營模式的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結構變化也將為維修行業轉型升級帶來動力。另外,土地資源、人口紅利等逐步消失,為汽修業進一步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將倒逼汽修業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
維修信息公開助推汽修業發展
2015年國慶節前夕,由交通部等部委聯合公布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其重要作用之一就被解讀為要打破此前經銷商在汽車維修技術及市場方面的壟斷。根據《辦法》的內容,自2016年1月1日起,汽車生產者應在規定期限內,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以便于案件的審理、保險理賠,以及汽車的維修、經營。
按照《辦法》的要求,各汽車生產者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向交通部備案其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的有關信息。汽車生產者應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向所有維修經營者及消費者無差別、無歧視、無延遲地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不得通過設置技術壁壘排除、限制競爭,封鎖或者壟斷汽車維修市場。同時,汽車生產者是信息公開的主體,對未公開或未有效公開維修技術信息且整改不合格的,交通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兼運輸服務司司長劉小明認為,由于4S店取得了汽車生產企業的授權,在維修配件和維修技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多數社會維修業戶沒有合法渠道獲取專用維修技術,造成了市場不公平競爭和事實上的技術壟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廣大汽車消費者的消費選擇權,增加了消費者負擔。
數據顯示,僅在去年,全國4S店整體客戶流失就達到了41%?!掇k法》的實施,將必然對目前我國各大汽車廠商的4S店原有的經營模式帶來沖擊。未來經銷商只做專業的事情,就是把銷售做好,把市場做大了,利潤才有可能產生。而包括維修等售后的服務,應該放到更專業的維修工廠去做。此外,4S店未來的轉型之一,也是做大汽車電商服務,這樣可以保證自己沒有汽車庫存,以緩解壓庫的資金壓力。
作為汽車反壟斷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維修信息公開涉及到主機廠、4S店、配件廠、獨立維修廠等各方利益的重構。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汽修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維修管理規定為行業迎來春天
交通運輸部正式發布的新版《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規定對2005年發布的《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提出十項修改意見,其中強制指定4S店維修、維修只能換原廠配件等要求被視為違規。
新規決定,對2005年發布的《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提出十項修改意見,其中,強制指定4S店維修、維修只能換原廠配件等要求被視為違規。據了解,修改意見中,比較受關注的有三項。第一,車主可以自由選擇修車地點。規定顯示,托修方有權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進行維修。除汽車生產廠家履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汽車質量“三包”責任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車主到指定維修點保養或修車。
第二,托修方、維修經營者可以使用同質配件維修機動車。同質配件是指,產品質量等同或者高于裝車零部件標準要求,且具有良好裝車性能的配件。
新規還稱,機動車生產廠家在新車型投放市場后六個月內,有義務向社會公布其維修技術信息和工時定額。具體要求按照國家有關部門關于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的規定執行。
有數據顯示,有些品牌的零整比高達1273%。數字背后的意義在于,如果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費用可以購買12輛整車。業內人士認為,在打破壟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同質配件的出現開辟了中國汽車配件流通的新模式,也能有效降低消費者的養車成本。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曾指出:近年來,機動車維修業的市場規模迅速壯大,行業法規標準基本完善,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較好地滿足了不斷增長的汽車維修需求,同時在發展水平、服務質量、市場環境和監管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和不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以建設“安全、綠色、優質、誠信”的機動車維修服務業為目標,加快推動機動車維修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安全、便捷、舒適、滿意的高品質汽車生活。
行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有關部委的號召,積極落實汽車維修業各項法律法規,為建設健康、有序、規范的汽車維修市場共同努力。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